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

绘制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

——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教育部负责人就两个文件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答: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强调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2018年9月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为新时代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从全球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力指导推动了教育改革发展。203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面向2035目标描绘好教育发展的远景蓝图,为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方向,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

  问:请介绍一下两个文件的定位。

  答:两个文件远近结合,各有分工和侧重,共同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方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与以往的教育中长期规划相比,时间跨度更长,重在目标导向,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战略安排,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全局出发,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经验基础上,面向未来描绘教育发展图景,系统勾画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明确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

  未来五年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起步的衔接期。《实施方案》定位于行动计划和施工图,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突出行动性、操作性,重在问题导向,按照可操作、可落地、可监测、可评估的原则,聚焦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按照可实施、可量化、可落地的原则,将教育现代化远景目标和战略任务细化为未来五年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抓手,指导推进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确保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问:请介绍一下两个文件的起草过程。

  答:教育现代化文件起草工作2016年初启动,历时两年多时间,王沪宁同志多次对文件起草作出指示批示,孙春兰同志多次就相关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贯彻中央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未来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努力将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到文件中。

  二是组织专题研究。组织专家对未来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人口结构变化等开展前瞻性研究,邀请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进行测算论证,为文件起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各地开展调研。广泛征询了企业家、专家学者、各省(区、市)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高校书记校长的意见建议。系统收集分析全球主要国家最新教育战略,赴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召开中国教育现代化国际咨询会,听取经合组织意见,分析研判全球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两个文稿多次征求了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其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广泛征求了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人大政协机关、民主党派中央、有关高校及部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参与,协同研究。书面征求了全国教育大会与会代表意见。对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予以充分吸收。

  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服务国家人民。从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主线。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期盼,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二是体现前瞻引领。梳理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前瞻性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新挑战,对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和方向。

  三是立足国情世情。对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安排,参照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国家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中考虑我国教育定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聚焦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定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

  四是突出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系统谋划教育现代化的制度框架,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充分运用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五是注重规划实施。坚持宏观引导与具体行动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实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使文件在规划教育现代化全局的同时对各地推进实施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问:教育现代化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哪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路理念?

  答: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体系制度等全方位的转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其中党的坚强领导是办好我国教育的根本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不可偏离的根本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是兴教办学的原则思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是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主线。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七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有近三千年教育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从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基本理念”单列一节,系统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八大基本理念,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顺应了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问:如何理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答:教育现代化是普及、质量、公平、结构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在战略目标上,文件对标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安排,在深入分析教育发展趋势和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二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三是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四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五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着提升;六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七是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八是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这八方面目标,涵盖了体系结构、普及水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结构、服务贡献能力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2035年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主要量化预期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呼应,体现了中国特色,符合国情,体现了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目标要求。

  问: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两个文件谋划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根据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全面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教育,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大国的迫切需要。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优化教育体系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努力提升高校创新服务水平。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创新,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务实合作,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中,教育优质化、普及化、公平化、终身化和创新服务能力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涵,教师队伍专业化、治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些战略任务,既立足当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又着眼长远,反映了时代要求,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2035年教育远景战略任务,《实施方案》聚焦当前,提出了未来五年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任务,其中,立德树人是基础工程,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试验是推动形成区域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重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描绘了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时间跨度长,如何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答:为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系统干部队伍。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完善教育现代化投入支撑体制。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深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益,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是完善落实机制。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把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优势转化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依靠部门大协同、区域大协作,推进教育现代化。

  问: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教育现代化,世界上没有先例,在推进实施方面有何考虑?

  答: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设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路径。

  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推动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规划,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明确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科学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落后地区、重点领域的教育现代化进程,协同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分批分类开展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教育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教育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强化责任担当,锐意开拓进取,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多形式多途径参与、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我部将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各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也希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协同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生态和社会氛围,共同开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首页 | 机构简介 | 新闻中心 | 校企合作 | 项目合作 | 创业就业 | 教育培训 | 科研成果 | 政策法规 | 众创空间 | 通知公告 | 专家智库
版权所有:河南省校企联合会 技术支持:河南省校企联合会信息技术部 豫ICP备13011585